和端午節有關的詩詞
1、五月五日端午節,天童為汝開真訣。——釋曇華《偈頌六十首·五月五日端午節》
2、仙翁初度,遇端陽佳節,又還兩日。——宋無名氏《酹江月·仙翁初度》
3、縟彩遙分地,繁光遠綴天。——《十五夜觀燈》
4、去年別家值端午,千山萬山正風雨。——尹廷高《丙午端陽抵郡》
5、香蒲角黍,對暑悄無言,梅雨細,麥風輕,悵望空垂淚。——楊無咎《驀山溪》
6、有意莊嚴端午,不應忘卻重陽。——朱翌《朝中措·玉臺金盞對炎光》
7、風雨端陽生晦冥,汨羅無處吊英靈。海榴花發應相笑,無酒淵明亦獨醒。——貝瓊《已酉端午》
8、石溪久住思端午,館驛樓前看發機。鼙鼓動時雷隱隱,獸頭凌處雪微微。沖波突出人齊譀,躍浪爭先鳥退飛。向道是龍剛不信,果然奪得錦標歸。——盧肇《競渡詩》
9、良辰當五日,偕老祝千年。彩縷同心麗,輕裾映體鮮。寂寥齋畫省,款曲擘香箋。更想傳觴處,孫孩遍目前。——權德輿《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》
10、小雨濕黃昏。重午佳辰獨掩門。——李之儀《南鄉子·端午》
11、阿房舞殿翻羅袖,金谷名園起玉樓,隋堤古柳纜龍舟。——張可久《賣花聲·懷古》
12、吳天五月水悠悠,極目煙云靜不收。拾翠有人盧女艷,弄潮幾部阿童游。珠簾枕簟芙蓉浦,畫槳琴箏笮艋舟。擬向龍樓窺殿腳,可憐江北海西頭。——陳子龍《五日·選一》
13、家家妝點垂門艾,兒童報道端午來。——周申《壽友人》
14、不效艾符趨習俗,但祈蒲酒話升平。鬢絲日日添白頭,榴錦年年照眼明。——殷堯潘《端午日》
15、鶴發垂肩尺許長,離家三十五端陽。——殷堯藩《同州端午》
16、兒女紛紛夸結束,新樣釵符艾虎。——劉克莊《賀新郎·端午》
17、仙門諸水,會流下瓦窰溝。中有吊湘客,西城南北樓。旗翻稻花風,棹澀梅子。雨夜邏無騷音,絳紗蒙首去。——葉適《端午行》
18、晚晴慚愧逢端午,醉臥黃昏自不知。——方夔《田家雜興二首·樵路通村暗蒺藜》
19、彩線輕纏紅玉臂,小符斜掛綠云鬟。佳人相見一千年。——蘇軾《浣溪沙·端午》
20、菖蒲秀端午,黃花作重陽。——朱翌《重午菊有花遂與菖蒲同采》
21、解粽正思端午,懷沙莫問汨羅。——李贄《士龍攜二孫同弱侯過余解粽·其一》
22、漲痕添、半篙柔綠,蒲梢荇葉無數。臺榭空蒙煙柳暗,白鳥銜魚欲舞。紅橋路,正一派、畫船蕭鼓中流住。嘔啞柔櫓,又早拂新荷,沿堤忽轉,沖破翠錢雨。蒹葭渚,不減瀟湘深處。霏霏漠漠如霧,滴成一片鮫人淚,也似汨羅投賦。愁難譜,只彩線、香菰脈脈成千古。傷心莫語,記那日旗亭,水嬉散盡,中酒阻風去。——納蘭性德《摸魚兒·午日雨眺》
23、文字間金釵,消盡晚天微暑。無雨。無雨。不比尋常端午。——陳三聘《如夢令》
24、仙宮長命縷,端午降殊私。——竇叔向《端午日恩賜百索》
25、玉粽襲香千舸競,艾葉黃酒可驅邪。騎父稚子香囊佩,粉俏媳婦把景擷。——許文通《端陽采擷》
26、官居端午不可孤,小卻文移謝胥史。——陳造《次韻梁廣文重午吊古·菰粽蘸蜜彩作絲》
27、一番重午,旋買香蒲浮盞。新月湖光蕩素練。——吳文英《隔浦蓮近·黃鐘商泊長橋過重午》
28、彩線輕纏紅玉臂,小符斜掛綠云鬟。——蘇軾《浣溪沙·端午》
29、綵繩累累作端午,石青蜥蜴泥金虎。——李夢陽《端午曲二首·其二》
30、屈子冤魂終古在,楚鄉遺俗至今留。——邊貢《午日觀競渡》
31、共駭群龍水上游,不知原是木蘭舟。云旗獵獵翻青漢,雷鼓嘈嘈殷碧流。屈子冤魂終古在,楚鄉遺俗至今留。江亭暇日堪高會,醉諷離騷不解愁。——邊貢《午日觀競渡》
32、玉臺金盞對炎光,全似去年香。——朱翌《朝中措》
33、客里不知端午近,賣花擔上見菖蒲。——方回《午節》
34、楚粽葉纏江米白,蜀葵花間海榴紅。——張泰《午日對雨》
35、裁縫云霧成御衣,拜跪題封向端午。——杜甫《惜別行,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》
36、楚湘舊俗,記包黍沈流,緬懷忠節。誰挽汨羅千丈雪,一洗些魂離別。贏得兒童,紅絲纏臂,佳話年年說。龍舟爭渡,搴旗捶鼓驕劣。誰念詞客風流,菖蒲桃柳,憶閨門鋪設。嚼徵含商陶雅興,爭似年時娛悅。青杏園林,一樽煮酒,當為澆凄切。南薰應解,把君愁袂吹裂。——張榘《念奴嬌》
37、好酒沈醉酬佳節,十分酒,一分歌。——蘇軾《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》
38、團粽明朝便無味,菖蒲今日麼生香。——楊萬里《端午獨酌》
39、粽團桃柳,盈門共飲,把菖蒲、旋刻個人人。——秦觀《端午》
40、風雨端陽生晦冥,汨羅無處吊英靈。——貝瓊《已酉端午》
41、櫻桃桑椹與菖蒲,更買雄黃酒一壺。門外高懸黃紙帖,卻疑賬主怕靈符。——李靜山《節令門·端陽》
42、五月榴花妖艷烘,綠楊帶雨垂垂重,五色新絲纏角粽。——歐陽修《漁家傲·五月榴花妖艷烘》
43、端午人間擬醉眠,旅情茅店獨蕭然。——陽枋《端午自樂溫往墊江道中作》
44、爭傳九子粽,皇祚續千春。——王珪《端午內中帖子詞·皇后閣·金屋風光別》
45、獨寫菖蒲竹葉杯,蓬城芳草踏初回。——湯顯祖《午日處州禁競渡》
46、宮衣亦有名,端午被恩榮。細葛含風軟,香羅疊雪輕。自天題處濕,當暑著來清。意內稱長短,終身荷圣情。——杜甫《端午日賜衣》
47、端五數日間,更約同解粽。——陸游《過鄰家·老病在臂踝》
48、舊俗傳荊楚。正江城、梅炎藻夏,做成重午。——許及之《賀新郎》
49、長江午日酤春酒,高高酒旗懸江口。——張籍《相和歌辭·江南曲》
50、風雨端陽生晦冥,汨羅無處吊英靈。——貝瓊《巳酉端午》
51、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粽包分兩髻,艾束著危冠。舊俗方儲藥,羸軀亦點丹。日斜吾事畢,一笑向杯盤。——陸游《乙卯重五詩》
52、年年端午即有之,街頭賣折先附郭。——楊循吉《初食楊梅》
53、明朝端午,待學紉蘭為佩。尋一首好詩,要書裙帶。——蘇軾《殢人嬌·或云贈朝云》
54、老便蜜粽加餐易,病卻蒲根仙嚼難。——項安世《次韻和黃江陵重午二絕·老便蜜粽加餐易》
55、良辰當五日,偕老祝千年。——權德輿《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》
56、小雨濕黃昏。重午佳辰獨掩門。巢燕引雛渾去盡,銷魂?障蛄洪g覓宿痕?蜕嵬鹑绱。好事無人載一樽。唯有鶯聲知此恨,殷勤。恰似當時枕上聞。——李之儀《南鄉子·端午》
57、入袂輕風不破塵,玉簪犀壁醉佳辰。——蘇軾《浣溪沙·端午》
58、當年忠血墮讒波,千古荊人祭汩羅。風雨天涯芳草夢,江山如此故都何!流棹西來恨未消,魚龍寂寞暗風潮。楚人猶自貪兒戲,江上年年奪錦標。——文天祥《端午感興》
59、空惆悵,誰復吊沅湘。——舒頔《小重山·端午》
60、何意更觴昌歜酒,為君擊節一長歌。——趙蕃《端午三首》
61、入袂輕風不破塵,玉簪犀壁醉佳辰。——蘇軾《浣溪沙端午》
62、榴花三日迎端午,蕉葉千春紀誕辰。——范成大《鷓鴣天》
63、梅夏暗絲雨,春秋扇浪風。香蘆結黍趁天中。五日凄涼千古與誰同?——萬俟詠《南歌子端午》
64、時催節候臨端午,地盡江山到醴泉。——劉大夏《端午日感懷》
65、明詔始端午,初筵當履霜。——儲光羲《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》
66、肩輿任所適,遇勝輒留連。焚香引幽步,酌茗開靜筵。微雨止還作,小窗幽更妍。盆山不見日,草木自蒼然。忽登最高塔,眼界窮大千。卞峰照城郭,震澤浮云天。深沉既可喜,曠蕩亦所便。幽尋未云畢,墟落生晚煙。歸來記所歷,耿耿清不眠。道人亦未寢,孤燈同夜禪。——蘇軾《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》